helthgene

最新消息2019-04-01T11:25:49+08:00

胃癌知多點

【胃痛不容忽視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最新數據: 2018年全球就有100萬宗胃癌新症,排第5位;死亡個案就有78萬宗,高居第3位。根據香港醫管局數字,2017年共有1,314宗新症,其中男性佔了762多人;死亡人數就約有682 人,男士佔420多人。胃癌在全香港癌症殺手榜排第6位。 不少人忽視胃氣脹等胃癌徵狀,以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屬二至三期。 胃癌的5年存活率 第1期有80-90% 第3期剩50% 復發後剩下2年 風險因素︰ 👉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風險比非吸煙者高達100%。 👉長期攝取酒精可破壞胃壁黏膜細胞的DNA,令其產生惡性病變。 👉幽門螺旋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會損害胃壁黏膜導致潰瘍,導致胃細胞產生變化,長期感染可能令致癌症。超過80%的帶菌者無明顯症狀,直至胃壁受損,患者才可能有胃痛、胃脹、消化不良等情況,但易與都市胃病混淆。 👉惡性貧血源於是因胃黏膜萎縮、胃液中缺乏內因子,使維生素B12吸收出現障礙而發生的巨幼細胞貧血。 👉家族遺傳 👉胃癌患者多為50歲以上人士。 👉男性胃癌患者較女性多一倍。 👉慢性腸胃病 👉胃腺性瘜肉-若胃腺性瘜肉大於兩厘米,其中28-40%會有惡性變化,長遠而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。 資料源自︰世界衛生組織/ 香港醫管局 / Hong Kong Cancer Fund/ 臺大醫院

白血球的重要性

【免疫力知多點—白血球🩸】 最近不少人都在討論增強抵抗力或免疫力,那其實指什麼呢?其實,白血球 (White Blood Cells) 在大家的健康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。 白血球是免疫細胞,可分為不同種類,都是身體的守護者⚔️。負責觀察血液、組織及器官裏面有沒有可疑的徵兆。白血球主要靠抗原(Antigen)提供線索🔍,因為抗原會依附在病原體及其它外來物質的表面。白血球一旦偵測到它們,會在幾分鐘就會展開防禦免疫行動。免疫系統仰賴數百萬的防禦性白血球,並由骨髓製造。白血球進入血液及淋巴系統後,便會清除身體毒素和廢物。我們的身體充滿了白血球,每微升血液中就有四千到一萬一千個🩸。 白血球數量過高或過低都反應出身體出現毛病。 白血球數量過低的原因可能有🙁: 1. 愛滋病毒 HIV 2. 自身免疫能力有關的疾病 3. 骨髓疾病或損害 4. 淋巴瘤 5. 嚴重感染 6. 肝臟和脾臟出現毛病 7. 狼瘡 8. 放射治療 9. 服用一些藥物,例如抗生素 白細胞計數低的症狀包括:身體疼痛、發熱、發冷、頭疼等😷。 白血球數量過高的原因可能有🙁: 1. 抽煙

脂肪肝知多點

脂肪肝 聽就聽得多,其實係咩黎嫁? 👉當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%,稱為脂肪肝。 👉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過去發布的資料,本港脂肪肝患者佔成年人口27%,情況十分普遍。礙於檢測的限制,脂肪肝的病發率一直不得而知。 🤦‍♀️研究亦發現年過40的女士較容易出現脂肪肝,病發率比年輕女士高出3至4倍,而男士則不受年齡因素影響。 😱脂肪肝無明顯病徵,所以患者通常透過身體檢查才會發現。 患者偶爾有食慾減退、腹脹、嘔吐、右上腹壓迫感或脹滿感。 😨嚴重可引發肝硬化、肝癌、肝功能衰竭,另外也有機會伴發心臟病,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問題,也與大腸瘜肉及大腸癌有關聯。 脂肪肝分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兩種,前者因攝取過量酒精,後者則常與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及中央肥胖等代謝綜合症有關。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。 👉想知自己有冇脂肪肝,可以抽血同做照超聲波﹗ 📢立即檢查︰https://www.healthgene.com.hk/…/health-che…/hepatitis-check/ 歡迎致電2736 6228 、 Whatsapp / Wechat : 9699 8913 查詢及預約。 #脂肪肝 #肝癌 #肝硬化 #肝炎 #減肥 #健康 #癌症 資料來源:香港中文大學 / 衛生署 📢定期的身體檢查不可缺少,Health Gene提供各類型的身體檢查,歡迎致電2736 6228 、 Whatsapp /

中風你要知

【 中 風 你 要 知 】 全球每兩秒就有人中風;每6個人就有1個會經歷中風。而香港每年平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中風 (Stroke),目前是本港第四號「致命殺手」。患者年齡通常在50歲以上。 中風你要知 - 神經元 (Neuron) 構成人腦的最基本單元是神經細胞,這些神經細胞又稱為「神經元」。人腦由數千億個神經元組成,而神經元就靠連接處的「突觸」區域,通過化學物質將信息傳遞出去,形成一個精確的神經回路。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導控制著我們的動作、知覺、思考和情緒等各方面的反應。 中風殺死的腦細胞 腦細胞(神經元 / Neuron)一旦缺血便會死去,速度及數量難以想像: 延誤一秒,有32,000個神經元死亡 延誤一分鐘,累積至190萬個神經元死亡 延誤一小時,就是1億2000萬個神經元死亡 完全中風後,會損失12億個神經元,患者身體很多功能,例如四肢活動、語言及認知能力等都會受損。 大腦雖估人體體重的2%,但吸取的氧氣卻佔血液中20%。 中風發生是因為腦血管出現問題,致使腦細胞失去血液、氧氣和養分的供應,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。 危險的是,大腦本身沒有疼痛的接收器,所以你不會感覺到血管堵塞。但是缺氧降低大腦的功能,導致有突然且明顯的影響。 例如︰ 言語不清、說話表達出現困難 一隻手臂、腳或半邊臉突然發生短暫的麻痺、軟弱無力或癱瘓 嘴歪、眼斜 視線突然模糊或一隻眼睛看不清楚

便便顏色知多少

【便便顏色知多少 💩】 大便的顏色變化受諸多因素的影響,我們可以從大便顏色、形狀及排便次數來探知自己的身體狀況。 健康便便 ✔️啡色/ 土黃色 正常情況下,我們的大便應呈棕黃色,這是因為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進入肝腸循環後,經過一系列化學變化,膽汁中黃綠色的膽黃素變成棕黃色,並隨大便排出體外。 如果攝取過多的深綠色蔬菜、服用維他命或抗生素,,大便綠色會傾向於食物的顏色。 有問題便便 ❌綠色或墨綠色 由於膽汁為墨綠色,小腸中食物的殘渣,通常會被膽汁染成墨綠色,經過腸胃道細菌的作用再轉變成黃色。當大便呈現墨綠色時,代表腸道細菌作用不足,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、腹瀉所導致。容易伴隨腐臭味,此時腸道健康可能出了問題,需進一步檢查。 ❌黑色 若有攝取藥物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鐵補充劑),黑色素食物如墨魚麵、動物血或肝臟等,大便會有可能變黑,應持續觀察情況是否改善。 若沒有攝取以上物品,則可能消化道上端出現問題,如胃、十二指腸出血,黑色為血液在胃中氧化變黑的顏色,若出血量較多時,則可能呈現黑糊狀。 ❌淺白或灰白色 如果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被阻塞,會引起消化道膽汁短缺,就會形成白色大便。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、腫瘤、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,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。 它還可能會引起胃痛,尿黃,黃疸,常見於膽結石、膽管癌、胰頭癌、肝癌等病。此情況需進一步檢查肝、膽、胰臟功能,確認膽汁不足的原因。 ❌ 鮮紅色 / 暗紅色 紅色的大便可分為鮮紅色及暗紅色兩種。 若大便的顏色是鮮紅色,而且血液會直接滴落馬桶內,用衛生紙擦拭肛門時也有鮮血,只附在大便表面,則患痔瘡、肛裂的可能性較大。 若大便顏色為暗紅色,則有可能是腸癌造成。若長期都有血便的現象時,建議應就醫求診。 此外,出現紅色大便還有一種狀況,可能是吃太多含天然花青素的紅肉火龍果、番茄或胡蘿蔔,這些食物中的天然色素會將大便染成紅色,通常停止食用便會恢復正常,不需過度擔心。 ❌黃色 大便中脂肪含量過多,消化不良。亦可能是胰臟或膽道出現問題。 Health Gene 提供各類型的身體檢查,歡迎致電2736 6228

食物不耐 與 食物敏感

食物不耐 VS 食物敏感 食物不耐受及食物過敏非常普遍,事實上,據估計全世界高達20%的人可能患上。食物不耐受與食物過敏不同,儘管有些症狀可能相似。 食物不耐受意味著身體不能正確消化食用的食物,或者特定的食物可能會刺激消化系統。 食物過敏是指當身體的免疫系統(通常與感染作鬥爭)將食物視為入侵者時,而導致過敏反應 - 來自免疫系統的反應,其中化學物質如組胺釋放在體內。該反應可引起呼吸問題,喉嚨緊張,聲音嘶啞,咳嗽,嘔吐,腹痛,蕁麻疹,腫脹或血壓下降等症狀。 事實上,判斷出食物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是很困難的,如果您懷疑自己可能患有腸道問題,請進行食物不耐檢驗。當你有食物不耐受時,症狀通常在你吃不耐食的食物的幾個小時內開始。然而,症狀最多可延遲48小時,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,令人難以確定引起不適的食物源頭。 更重要的是,如果您經常食用不耐受的食物,可能很難將症狀與特定食物聯繫起來。雖然食物不耐受的症狀各不相同,但它們通常涉及消化系統,皮膚和呼吸系統。  與過敏症狀相比,食物不耐受的症狀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  症狀多種多樣,包括偏頭痛,咳嗽和胃痛  一些食物不耐受是由於缺乏特定的酶引起的 八種食物佔過敏反應的90%:牛奶,雞蛋,魚,貝類,花生,堅果,小麥和大豆。 常見的食物不耐受症 1. 乳製品 Lactose 2. 麵筋 Gluten 3. 咖啡因 Caffeine 4. 水楊酸鹽 Salicylates 5.

Load More Posts